這個問題跟拼音有關,我指的是中文字以英文字母表示的那個拼音...最後還想提一下關於奇怪的「洋中文」 (我自己亂取的稱呼) 現象....但必須先說,我不是專業的語言或是文字學家,甚至我對語言、文字都沒有什麼深入的了解,我只是想表達我覺得很困擾,以及
我們在某些特定場合,可能會需要提供自己的英文名字,特別是一些正式的場合,會需要正式的「中文姓名英譯」。而這個英譯應該以什麼為準呢?當然是護照上的英文名字。因為你如果出國,有法定效力的身分證明文件就是護照,所以不管是什麼證件、信用卡或是國際證照上面,最好都是寫護照上的英文名字。連帶的,像是發表論文之類的,我們也會填上護照上的英文名字。
OK,那這到底有什麼問題?
我姓畢,畢業的畢。(我自介的時候都這樣講,講習慣了....) 我在護照上的姓是拼做:「Pi」(避免lI不分我改為首字母大寫,護照上是全大寫)......所以外國人來念我的姓的時候,他會覺得我姓屁,屁股的屁 (開玩笑的)。
我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這種事情發生,所以稍微查了一下。我不是個認真向學的孩子,所以這邊只用維基百科上面的知識來討論。我發現我們的護照上所使用的是威妥瑪拼音,一種用拉丁字母拼寫拼讀漢字的方法....拉丁字母耶!到底是誰想出這種天才的作法?明明是要用英文字母表示的東西,你搞個威妥瑪拼音,結果ㄅㄆ不分、ㄉㄊ不分、ㄍㄎ不分、ㄐㄑ不分、ㄓㄔ不分、ㄗㄘ不分......我光看都要崩潰了= =
這真的不是威妥瑪拼音的錯,雖然我不會念拉丁字母,但至少我看到的 ㄅ (p) 跟 ㄆ (p') 他們的形狀是不一樣的....但是你偏要把他用英文字母表示就不對啊.....(崩潰)
既然講到這個,就要看看漢語拼音跟通用拼音,這裡還有個中文拼音對照表可以順便參考一下。聽說以前曾經有過要選用哪種拼音的爭論?當時我就不太清楚,而現在其實我也沒有非常感興趣,因為我知道一定各自有自己的理由...我的觀點是,這兩種不管哪一種都比威妥瑪拼音來得好,因為他們用的是英文字母,而非拉丁字母。雖然還是有些拼音唸起來有點彆扭,但至少每個音都分得出來....
說到「唸」,其實這也是個很有趣的問題....像我這樣的台灣土包子,其實這輩子也沒去過中國大陸幾次。不過去了就會發現,同樣的中文字,不同地方的人就有不同的口音。就算是台灣人自己,讀音也可能有微妙的差異。(其實這又牽涉到「注音符號」的問題了....說不定我們的讀音根本是被注音符號修正過的而不自知?) 那...既然大家的讀音都不一樣,又要怎麼制定一個統一的拼音系統呢?雖然不敢確定,不過我猜測也許這就是會有拼音系統之爭的原因之一吧?(另外可能還有政治因素 :P 我完全不意外....XD)
根據我從維基百科上消化來的資料,台灣經歷過威妥瑪拼音、通用拼音、漢語拼音這三個時期,而從 2009 年開始,中央政府已經不建議使用通用拼音,而改採漢語拼音。
但是事實上其實是,台灣各地所使用的拼音依然混亂。除了舊有拼音沿用以外,還有拼音來不及更改,或是有些地方就是堅持使用某種拼音,甚至是拼錯的 = =
我想這點是需要台灣人有共識來改進的,不然....如果我是外國人我應該會崩潰吧= = 這樣要怎麼國際化.....
至於說到國際化嘛,就要提到一個也是很奇怪的問題了....
有時候搭捷運啊,或是火車、高鐵之類的交通工具,常常聽到多種語言的語音廣播,有國語、台語、客語、英語。但是很奇怪,台灣人好像很喜歡把中文地名混入洋腔洋調唸給外國人聽?「台北」會被唸成「胎~配~」(跟「唉配」有關係嗎?),「台南」會被唸成「胎~難~」,「左營」會唸成「ㄗㄨㄛ~硬~」.........都沒人覺得這樣很奇怪嗎?真的都沒人覺得這樣很奇怪嗎?(請原諒我跳針)
我不相信外國人聽到台灣人念出「台北」「台南」「左營」這種我們在用的發音會聽不懂...說「洋中文」真的有比較好嗎?要國際化,也不用把自己的文化放在地上踩吧..... :(
PS. 前陣子經過台南市大學路跟勝利路口,看到有塊嶄新的路牌寫了「University Road」,當下覺得不太對勁...因為我之前看到的路牌是「Dasyue Road」(查一下就知道這是通用拼音XD)。雖然我覺得用 University Road 表示「大學路」比較好,但是我更無法接受的是同一個中文名稱卻有不統一的翻譯。我覺得這真是太丟臉了,我們竟然連一個路牌都做不好....
會有這樣的情形是因為,中文(普通話)是少數要把ptk分成ㄅㄆ、ㄉㄊ、ㄍㄎ的語言,這是使用羅馬字書寫系統的歐洲國家沒在分的音。(所以表示不出來)
回覆刪除事實上這在英文裡也是不分的,所以pie和spy都是[p]、tie和style都是[t]、kite和sky都是[k],而「英國駐華外交官威妥瑪發明的拼音」使用了送氣符號「'」附加在拉丁字母上來作區別,這個規則也被早期多套拼音系統使用。(而通用拼音就因為採用了漢語拼音的妥協方式,導致最初要推廣至閩、客語的構想發生困難,無法通用)
如果發這些音的人不是英文母語──例如拉丁語族的法、義、西、葡母語──情況就會顛倒過來Pi→畢,而Taiwan→逮萬、歹玩。可以來 http://zh.forvo.com/word/taiwan/ 聽聽看。
另一方面,Taiwan這種字若是外國人用的,例如用英文來發的話,其實應該用英文單字的角度來看待,而不用當作國語辭典裡標的Táiwān。就像Tokyo(Tōkyō)這個字很多人也直接用英文念成to-ki-o而不會用日文來發to-o-kyo-o。日本人沒法要求不會日文的人用Tōkyō,我們也沒辦法要求大家都懂Táiwān,使用英文的Taiwan只是方便溝通罷了。
真的嫌唸法怪的話,英文把résumé拼成resumé,然後拿英不英、法不法的發音來唸還用得很開心,而類似的字還有一坨拉股,法國人豈不是要崩潰了XD
反過來說,像高捷廣播裡的「巨蛋、巨蛋、巨蛋、Kaohsiung Arena」反映了在閩南語或客語的語境裡,可以很自然的夾雜國語詞彙。
至於把「洋中文」塞到中文的語境裡使用,其實就像有人在中文裡夾雜明明可以用中文表達的非中文詞彙(例如有陣子很流行的 很有fu~)一樣,應該沒太大的政治義含。不過之前俄國倒是有提出,近代出現太多轉寫成西里爾字母的英文字,侵蝕了固有詞彙的看法。
然後拼音系統,注音符號和漢語拼音的聲母和韻母是可以做簡單一對一對應的。各地方各個音素的發音方式會受方言影響,但差異最大的應該還是聲調的發法。至於拼音系統影響發音其實也挺不容易,像台灣人真的很少不把ㄈㄥ念成ㄈㄨㄥ的,不過大陸倒是容易因為先學了拼音而把英文唸成漢語拼音的唸法~
抱歉好像回得太大篇了Orz...
對這方面有點興趣所以找過些資料,歡迎討論:>
大陆把畢業两个字简化为毕业,拼音为 bi ye
回覆刪除